2017-10-06
國內新聞
CIP 台灣辦公室啟用 技術、資金、人才培訓到位 全力建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鏈


CIP 台灣辦公室於106年10月6日正式揭牌啟用,CIP 台灣區計畫執行長侯奕愷表示,CIP 引進丹麥與歐洲最尖端技術及系統整合能力,結合台灣在地優勢產業,將協助台灣發展離岸風電及落實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本土化。他強調,台灣政府國家裝置容量目標已訂為2020年完成520MW離岸風電設置,CIP 將全力以赴、不想缺席。

CIP 在今日上午已與經濟部完成署投資意向書(LOI),積極投入台灣市場。經濟部次長楊偉甫出席為 CIP 台灣辦公室啟用剪綵,表達歡迎 CIP 進駐台灣,且期待借重丹麥在離岸風電的豐富經驗,和台灣共同打造綠能家園。楊次長也特別致贈給 CIP 象徵「好采頭」的台灣禮物表達祝賀。


中國鋼鐵公司董事長翁朝棟、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等 CIP 本土合作夥伴、國內各金融機構投資代表、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官員、經濟部所屬國營會副主委兼執行長吳豐盛、投審會、能源局局長林全能、標檢局局長劉明忠、工業局、彰化縣副縣長陳善報和地方官員、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等學界及公民團體,及遠自丹麥、日本的企業夥伴包括西門子、三菱重工等,超過百人出席啟用典禮。

CIP 台灣區董事長艾卓儒在會中表示,台灣是 CIP 於亞太的第一個投資據點。CIP 於彰化西部第27號(彰芳)與A區(西島)開發兩座離岸風場,並於中鋼的邀請下加入其第29號風場的開發,今特在台灣辦公室啟用儀式上與中鋼簽屬合作備忘錄,未來將以29號風場結合 CIP 主導開發的兩座風場,全力推動臺灣離岸風電在地化。

CIP 已於106年5月與台船完成簽屬合作備忘錄,予以台船優勢供應權;並於同年9月與彰化縣政府完成簽署合作備忘錄,首重發展彰化維護運轉碼頭,CIP 也將在彰化建立維護運轉管理公司,將歐洲離岸風電運維專業技術移轉予台灣,此外 CIP 將於彰化建國科技大學推出「學徒制計畫」,以學徒方式優先培育彰化本土技職學校學生,特別是漁民子弟,受訓認證後表現優異者將能優先被錄用。

此外,CIP 也將於下一學年度展開實習生計畫,將於全台的大學海選 10-12 位研究所或甫畢業的學生,以 2 年的實習計畫將獲選的學生安排於風機、施工、海底基礎、環評、專案財務、專案發展等不同領域,並得以輪調,2 年後表現優異之前幾名學生將獲得正職。

有鑑於台灣在地銀行尚無完整離岸風電專案融資經驗,台灣區計畫執行長侯奕愷表示,CIP 將與丹麥國家出口信貸(Export Kredit Fonden,EKF)合作,協助推動台灣綠色金融。EKF 信貸保證等同丹麥政府擔保,將可使臺灣金融業提供之貸款風險降到最低,臺灣的銀行一旦具備離岸風場專案融資經驗後,將可放眼亞洲其他離岸風場之專案融資市場。

侯奕愷表示,CIP 希望能與台灣一起打拼,導入離岸風電發展成功經驗,並將技術、資金、人才推動到位,才能儘早與台灣一起邁入亞太的離岸風電市場。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