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台北第二辦公室於(今)29日正式啟用。CIP於今年3月底已正式選定國際風機製造商三菱重工維特斯(MHI Vestas) 做為風機供應商並已簽署風機產能預訂協議;在第二辦公室啟用同日,CIP將於丹麥正式額外與MHI Vestas簽署風機本土化合約,為此CIP特額外提供MHI Vestas超過新台幣1.5億元的財務支持,以確保其能加速履行政府2021年對風機塔架本土化的要求。
CIP台灣區執行長候奕愷表示,台北第二辦公室的成立,象徵CIP於台灣離岸風電的開發穩健拓展。CIP的彰化推動辦公室上週亦盛大開幕,並由彰化縣政府前建設處處長、前環保局局長戴瑞文擔任推動辦公室的秘書長,以實際行動深根彰化。
CIP於彰化外海的彰芳與西島兩座離岸風場,共獲配裝置容量600 MW,併網年度落在2021年、2023年與2024年,為肩負最多本土化要項的開發商。CIP 本月初將百億訂單委給世紀集團、成功催生本土水下基礎鋼構產業鏈,今CIP又攜手MHI Vestas催生本土風機關鍵零組件的產業鏈。
CIP的風場將採用MHI Vestas的9 MW平台,且CIP與MHI Vestas已於3月率先呼應標準局要求、承諾風機將會通過Class T抗颱風機設計規範,未來將能承受57m/s的最高風速,以適應多颱風的臺灣環境。
MHI Vestas預定在10月30日宣布在台的具體計劃、包含將與CS Wind和台灣金豐機器簽署塔架本土化合約,並聘用推動台灣風電業務有12年經驗的孫格偉先生擔任台灣區行銷總監等。 MHI Vestas偕同執行長Lars Bondo Krogsgaard表示:「我們與客戶CIP額外簽署本土化合約,以為了確保兌現在台承諾。台灣政府的本土化政策提供了有利本土產業發展的商業環境,我們與客戶CIP將盡最大努力與本土供應商合作,使台灣能享有離岸風電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CIP台灣區執行長候奕愷表示,建立新興產業鏈對本土廠商和外商而言,均需共同分擔龐大的前端投資成本,故需要政府、開發商、本土相關企業廠商抱有相同的信心來一同支持、共同投資,希望明年的躉購電價維持與今年相同水準,以為本土產業鏈和外商創造穩定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