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國內新聞
CIP陸上變電站統包東元電機 本土採購再度超過國產化要求

CIP 今日與東元完成簽署「陸上變電站 EPC 統包契約」,未來東元將肩負 CIP 彰芳西島陸上變電站工程。


擔負台灣離岸風電開發本土化最多項目的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下單本土廠商馬不停蹄。身為今年唯一持續本土下單的開發商,CIP 5日與台灣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東元)完成簽署「陸上變電站 EPC 統包契約」,也是東元電機跨足離岸風電產業的重要指標項目。原先政府要求開發商陸上變電站本土化僅需採購配電盤、開關跟變壓器三項零組件,比重僅佔本筆訂單總額約 25%,然而 CIP 再度整場下單,把彰芳西島兩座風場的陸上變電站從設計、採購到施工百分百委任東元執行。工程預計明年初施工,2021年中竣工。


陸上變電站是電力系統發、輸、配的重要環節,必須滿足持續、安全、可靠的供電需求,是離岸風電風場併聯的最後一哩路。為達到更高的國際標準與品質,CIP 將以本身的國際經驗與東元團隊共同努力,以符合國際上離岸風電變電站規範與規格需求,提升台灣產業技術力。而關於陸上變電站工程的後續作業,將在工業局的協助下於8月底完成陸上變電站土地租賃作業,9月初便可準備進入後續施工階段。


CIP 台灣區執行長侯奕愷表示,CIP 的彰芳西島風場是肩負最大國產化責任的風場,CIP 已從水下基礎、風機到海事工程持續簽約且規模不斷超標;只要是能符合本土化且具有融資可行性的,CIP 便不遺餘力地投入。本次陸上變電站 EPC 統包,CIP 高度肯定台灣堅強的陸上電力設備實力,與台廠在設計、製造和測試等方面的能力,因此統包給東元,盼能協助台灣加速推動離岸風電本土化。


然而,在整體離岸風電本土化的執行上,CIP 台灣區執行長侯奕愷也表示,CIP 的彰芳西島計畫是目前全亞洲最大規模、本土化比重最高的計畫,目前已正式展開專案融資,而即將簽署的最後幾張本土化合約,一樣需具有融資可行性,獲得銀行團認可。CIP 期待政府重新審視台灣主客觀環境條件,彈性調整本土化項目,唯有務實可行且具融資可行性的本土化政策,才能真正催生具永續發展性的台灣本土產業鏈。


此次與 CIP 簽署合約的東元電機擁有台電變電站統包工程的豐富經驗,及自有電力設備等優勢,是國內唯一具有風機整機實力的綠能大廠,東元電機表示,有信心如期如質完成彰芳西島風場陸上變電站之承攬工程,也希望藉由這次經驗,提升國內相關產業技術力、生產力、及維運能力,落實離岸風電在地化之目的。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