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 台灣區開發長許乃文與 MVOW 台灣商務總監 Maida Zahirovic 兩位台灣最高階女性領導人,分享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風機國產化成果,為後疫情時代拼經濟鳴第一槍。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攜手台灣菱重維特斯離岸風電公司(MHI Vestas Offshore Wind,MVOW)串起台灣風機產業鏈。CIP 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是第二階段潛力場址中惟二通過風機國產化審查的風場計畫,在 CIP 與 MVOW 風機國產化的努力下,本土供應鏈蓄勢待發,而穩定的產業政策與足量經濟規模,將成為本土供應鏈發展的最大助力。
自 2017 年起,MVOW 便啟動本土選商與議約過程,以建立永續產業鏈為目標,目前各項零組件簽約已陸續到位。自去年底通過國產化審查之後,目前 MVOW 已完成 10 項關鍵零組件合約簽署,風機國家隊雛型已浮現。
MVOW 在彰芳西島及中能風場雖僅獲配 900 MW 併網容量,且面對上半年度因疫情禁飛等嚴苛條件,MVOW 仍積極完成各項零組件之最終採購合約。舉例而言(1)葉片:MVOW 為目前唯一落實葉片國產化的風機系統廠,已與天力離岸風電科技正式展開葉片生產,葉片廠落腳台中港工專二的新設廠房,佔地 210,000 平方公尺,MVOW 除了投注最新型設備用以生產經認證之 V174 系列機組葉片外,亦將協助訓練本土技術人員,使天力完備產能,進軍亞太市場;(2)輪轂鑄件及機艙底座鑄件:永冠能源於台中港投資超過 50 億元的新設產線已啟動建置,將供應 MVOW 的離岸風機輪轂及機艙底座等鑄件;(3)配電盤:由國內業者士林電機與日商三菱電機聯手,催生離岸風機用之機電設備國產化,包含 66 kW 高壓配電盤,此合作也使 MVOW 成為首家且唯一落實配電盤國產化之風機系統廠。其他國產化項目之設備與廠房,含落腳台中港的機艙組裝產線,亦陸續到位中。
MVOW 台灣業務總監 Maida Zahirovic 表示,「 MVOW V174 機型為目前世界上獲 IEC Class T(抗颱等級)之最大機組,經過驗證並具可融資性,專門針對台灣風況及海況而設計。V174 系列機組也已進軍亞太市場,而參與零組件生產過程的本土廠商,將能站穩供貨輸出亞太的第一步。」Maida 進一步補充,「發展台灣本土產能的關鍵作為,需以足夠的經濟規模、以具融資可行性、可保性且已有安裝實績的大型風機實際下單本土供應商,如此才能形成永續、具競爭力的產業鏈,進而在未來打入國際市場。MVOW 期待穩定的國產化政策能幫助延續本土產業鏈的發展。」
CIP 開發長許乃文表示,風機本土化正式起步是匯集多方努力的成果,CIP 能與政府、MVOW 以及眾多本土廠商一齊實踐國產化,深感光榮與驕傲。許乃文並以落實國產化的切身經驗呼籲,本土產業鏈的建立必須有穩定政策的扶植,逐漸積累能量方能日益成熟。MVOW V174 系列的本土產業鏈是具融資性與可保險性的技術,是永續發展的起點。
CIP 呼籲政府應積極確保第二階段潛力場址 1400 MW 的風機零組件,本土供應鏈都有接到單,CIP 更倡議提高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時的產業關聯審查配分與標準,以保障本土產業鏈的投資,並創造開發業者間的良性競爭。